工业经济论文3100字范文_工业经济毕业论文指导

  导读:想要完成一篇优秀的工业经济论文,你是否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呢?可能大多数初次写作的朋友也会在这个时候感到焦虑不安的吧,因此参考一些文献资料就必不可少了,本文分类为[工业经济]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工业经济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工业经济论文3100字范文(一):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选择与展望


  摘要:当前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阶段,在这个时期,强调多行业的平稳协调发展意义显著。食品工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改善民生,提升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重担。在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由此带给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选择,跟紧未来的发展动向,紧抓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食品工业;工业经济;转型;展望


  一、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


  (一)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物质生活水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在食品方面的消费额大幅度增加,刺激了我国食品行业的迅猛发展。从《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运行报告》得知:全国食品工业经济效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3688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比全国工业5.7%的增速低1.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务收入92279.2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为6697.1亿元,同比增长6.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3%;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6.2%,创造营业收入占全国8.7%,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国10.8%。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地区之间也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9年东部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8亿元,比2015年的4.97万亿元增长60.3%;中部地区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将其积极转化为产业优势,食品工业发展也相对理想,以濮阳为例:濮阳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建市以来,当地政府就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培育发展,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木伦河集团、郑州金苑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入驻。特别是“十二五”时期以来,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粮食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果蔬深加工及食品酿造等生产为主导的20多个门类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品牌不断叫响,产业效益不断提高。而西部地区则凭借政策优势,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二)食品工业安全问题探讨


  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一旦发生影响重大,要严把食品质量生产源头关,坚持食品安全“零容忍”。企业要加强管理与安全检测,政府部门要对食品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环节加强督查,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对发现的问题风险及时采取市场控制和信用管理措施,推动食品工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分析造成食品安全事件原因有:食品安全链式供应和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交流,各自为政情况突出;食品检测设备技术相对落后,存在很多安全隐患;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标准不规范,与安全需求相矛盾;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执法情况相对薄弱;食品安全社会期望值较高,结果确不尽如人意。


  (三)工业经济转型下食品工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食品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食品行业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工业经济快速转型的今天,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就目前大环境而言,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着环境污染加重以及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食品工业必然需要转型,但是如何加快食品行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与信息化、工业化更加融合,使食品行业更有深度,这些都是工业经济转型下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其次,缺乏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源动力,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可以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再者,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问题,缺乏发展和保护并举意识;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亟待优化;某些工厂生产设备落后、市场的发展机制缺乏健全性等等。


  二、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展望


  (一)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面临许多的机遇:首先,我国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食品消费的支持越来越多;其次,我国是农业大国,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第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更多新技术、新工艺,通过新产品开发和质量安全保障取得市场优势;另外,国家对食品工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支持食品行业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这对食品加工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帮助。


  我国食品工业虽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在机遇面前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在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促进食品工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其次,能源短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产业;第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得到重视。要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完善相应管理措施,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第四,随着外国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对本土食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为此本土食品产业必须借助技术创新努力提升核心竞争,稳占行业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


  (二)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构思


  在工業经济转型背景下,为了保障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明确基本发展路径。首先坚持创新理念,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强化食品工业的内在驱动力、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其次,要完善食品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政府要做好支撑工作,培养高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为食品行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的平台,为食品科技创新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形成政府牵头、多方共同参与的局面。同时还要积极推动食品产业的结构优化,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尽快转变生产经营模式,注重技术研发,促进食品生产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


  (三)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1、互联网时代为食品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动力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背景下,食品工业实现优化转型。首先“互联网+”为食品工业的转型树立了新的发展形象,不断引导着食品行业与国际接轨,使食品行业更加网络化,智能化。互联网之所以在食品领域有广泛应用,归因于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给用户提供想要的商品;互联网为食品工业的安全提供更新的手段,将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控中,增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力度。例如:伊利集团就是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的带头企业。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预判、沟通和开放,想要实现整个产业的数字化生产,就需要发挥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强化对风险的预判,将消费者在线上的体验模式强化构建起来,真正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


  2、食品4.0和食品工业转型发展


  我国的工业转型发展强调五大转型以及五大升级目标的实现,在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发展应该遵循对应的要求和发展路径。五大转型是指内在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智能制造转型、服务化转型、内需主导以及消费驱动转型;五大升级指的是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等等的优化。工业4.0是一项高科技战略计划,坚持智能制造的主导作用,智能化物流。工业4.0发展模式和“互联网+”在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发展理念的更新,进一步优化了发展模式,强化了发展路径,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支出,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我国食品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工业4.0的到来,加快了我国食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我国相关食品企业必须顺应高科技发展趋势,注重生产技术升级,发展智能生产、绿色制造。发展定位从大规模生产制造逐渐转向柔性生产、个性化服务、高端定制化,用质量竞争代替价格竞争,我国的食品工业将朝着更具战略性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工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食品行业必须把握先机,正视不足,积极优化,将现代化技术有效应用到其中,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为食品工业的升级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工业经济毕业论文指导(二):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研究


  作者:李庆琦


  摘要:文章从镇江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出发,应用广义的生产函数和岭回归分析法,选取2002~2015年镇江市工业经济数据,建立包含资本、劳动力、能源、环保的双对数生产函数模型,计算镇江生产函数中各要素对于工业产出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镇江市经济增长存在规模递增效应,资本、劳动力以及环保要素对镇江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3.98%、32.02%和32.53%,在技术以及制度上的进步和变革还不足。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镇江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实现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变革的新举措。


  关键词:工业经济;广义生产函数;岭回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引言


  镇江地处万里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黄金十字”交汇处,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自古以来“一水横陈,连岗三面”。但是,镇江的产业结构也存在“比例失调,效率较低”,由此形成的能耗和排放,造成较大环境压力。另一方面,镇江经济存在发展不充分,需求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层次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区域竞争的加剧,镇江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本文通过构建广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资本、劳动力、能源、环保各动能要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旨在科学测度镇江市工业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从而为镇江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奠定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有深远的意义。


  二、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


  1.C-D生产函数


  美国数学家CharleCobb和经济学家PaulDouglas推导的CharleCobb(C-D)生产函数因为形式简洁,经济意义显著,因此被广泛运用:


  Yt=AtKL(1)


  其中Y为产出量,A、K和L分别为技术、资本和劳动力投入要素,α和β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α+β代表规模报酬,α+β>1表明规模报酬递增,α+β=1表明规模报酬不变,α+β<1表明规模报酬递减。根据要素之间替代弹性性质的描述,双对数生产函数(Double-Log)是更具一般性的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模型,即:


  lnYt=α0+β1ln(X1)t+β2ln(X2)t+β3ln(X3)t+β4ln(X4)t+ut(2)


  2.岭回归分析(RidgeRegression)


  嶺回归分析于1962年由Hoerl首先提出,本质上是一种优化的最小二乘法,专门针对共线性数据分析的有偏估计回归方法。它的理论内涵是当自变量间存在共线性时,解释变量的相关矩阵行列式趋于零,X′X是奇异的,即它的行列式的值也趋于零,此时OLS估计会失效。故采用岭回归估计将X′X+kD替换正规方程中的X′X,由此把最小特征根由min(λ)变到min(λ+k),使均方误差降低。岭回归的表达式如下:


  βk=(X′X+kD)-1X′Y(3)


  其中:k∈[0,1]是岭回归参数,D是对角矩阵。


  3.双对数生产函数(Double-Log)的产出弹性、贡献率。


  利用公式(2),计算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资本、劳动力、能源及环保的产出弹性为:


  δX===β(4)


  资本、劳动力、能源、环保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EX=β××(5)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采用年度数据,样本区间为:2002~2015年,Y表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1表示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2表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量,X3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4表示节能环保支出。


  数据主要来自于以下资料:《镇江统计年鉴》(2003~2016年),选取的指标以2002年为基期,剔除价格因素对变量的影响。


  2.估算结果


  利用SPSS22.0软件对选取的各指标2002~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回归(OLS),结果如表1。


  模型整体检验效果非常显著(F为225.468,零假设条件成立的概率为0.000);并且拟合程度较好(调整后的R2=0.986)。但是,经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环保四个变量的p值均超过0.05,显然系数不显著,说明自变量之间或许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经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可以发现,存在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大于10,而且能源投入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说明回归方程变量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不适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无偏估计,故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过SPSS22.0进行岭回归分析,获取0~1之间不同数值时模型的拟合优度及自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由岭迹图(图1)可以看出,当k的取值不断增加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能源投入、环保投入四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终趋于稳定。但是lnX2岭迹图像与其他变量不趋同,故将其剔除,剔除后得到的岭迹图(如图2所示),模型效果较之前明显改善。


  通过对k取值不同时模型的拟合优度及自变量变化科学分析,可以看出当k=0.05时,回归系数开始趋于稳定,综合多方考量,我们取k=0.05,进行岭回归。


  得到检验结果(表2)以及标准化回归方程(表3),可以写成表达式(6)。


  lnYt=0.0852+0.0314ln(X1)t+1.1671ln(X3)t+0.198ln(X4)t(6)


  由表2可以看出,修正系数是0.983,趋近于1,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査F分布表,得到自由度为K-1=4和n-k=9的临界值F0.01(4,9)=6.4221,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F=252.1692>6.4221,表明回归方程在α=0.01的水平下显著。同时,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环境投入三个变量的T检验P值均小于0.05,表明标准化岭回归得到的T统计量比最小二乘估计显著,所以岭回归预期效果达成。


  3.模型结果弹性分析


  (1)显然,由于β1=0.3140,β3=1.1671,β4=0.1429,三者总和超过1,表明在2002~2015年这十四年间镇江市经济增长存在规模递增效应,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


  (2)从模型中可以看出:β1=0.3140,β3=1.1671,β4=0.1429,β3>β1>β4。分别反映出资本、劳动力、环保投入增长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意味着资本投入每增长1%,工业经济将会被带动增长0.3140%;劳动力每增长1%,工业经济将会增长1.1671%;环保投入每增长1%,带来工业经济0.1429%的增长。


  4.模型结果贡献度分析


  (1)在镇江市工业经济发展历程,资本贡献度>环保贡献度>劳动力贡献度>技术要素贡献度。从测算结果可以明显地发现,资本、劳动力以及环保要素对镇江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33.98%、32.02%和32.53%。并且,代表技术进步的综合要素被挤压到几乎趋零的程度。说明,镇江市工业经济主要依靠投入大量资金、劳动力以及环保要素来获得增长,在技术以及制度上的进步和变革还不充分,呈现粗放式发展。


  (2)代表技术进步、制度变革等综合因素作用的要素(表中表示为综合要素A)对经济的平均贡献度较小,仅为1.47%,表明镇江在此方面的投入和重视不够,或者说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行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制度的改革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措施,尚未及时地显现出作用。


  四、镇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本文采用广义生产函数和岭回归分析法,选取2002~2015年镇江工业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数据,对资本、劳动、能源、环保、科技等五大投入要素对镇江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2015年间,镇江市的资本、劳动力、环保与技术等要素都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调整要素结构,促进新常态下经济不断增长。因此,我们可以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投入,优化劳动力配置结构,改善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有效利用存量资本,通过放权让利吸引民间资本发展经济;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低碳技术应用,强化资源与环境约束;促进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实现要素升级,提高整体经济增长质量。从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变革等多个维度实现要素调整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调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