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要想撰写一篇出色的化学教育1900字论文,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必定也会提前做好很多的准备工作,比如说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方向,本文分类为化学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化学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育论文1900字范文(一):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如何更好衔接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在衔接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变得更加突出。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不仅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并且这些阶段也是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在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衔接这一方面,其相关研究十分薄弱。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大学与高中化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两者有效衔接的合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化学教育;高中化学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005-001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材的改编等都会对大学化学教育以及课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大学化学师范学院学生来说,要实现两者衔接需要从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等角度有自己的建设意见。
一、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方面
中学的化学教材相对较少,教材的内容基本涵盖主要原理,知识的层面也相对比较广泛,但是理论层次却相对比较低。与以往的旧教材相比,新兴的知识相对比较多,视野也相对广阔,但是内容的深度却随之出现了严重的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以及地方之间的差异,学生除了高中时期使用的化学素材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他选修的实际内容基本一致。
大学化学教材种类相对较多,因此各院校使用的教材不能实现统一。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化学教材主要包括无机化学与普通化学两类。教材主要有《新大学化学》与《无机化学》两种。《新大学化学》主要宗旨是帮助学生明确化学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无机化学》基本包含了高中必修以及选修的相关内容,并且与《新大学化学》教材相比理论以及系统性也更强,其层次以及深度也要远远的高于高中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的内容相对较少,并且课时也相对较多,教学进程也比较缓慢。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也趋向于更加详细与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作业以及习题等方式,促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大学化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少,课时也相对较少,在课堂上教授的化学内容十分丰富。而大学化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讲授之时,将重点知识以及相关理论作为教学重点,十分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全靠学生课下的自主總结与归纳。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几乎仅限于课堂,学生很少会有机会对教师进行信息的反馈。
二、实现高中化学教育大学化学教育衔接的有效对策
(一)授课内容
大学化学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起点与高输出的原则。首先,需要在基础知识方面实现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只有做好基本的起步工作,才能为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有关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等相关衔接工作也是重点内容。另外,还要注意对其中包含的陈旧以及无用知识进行相对大胆以及合理的去除。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引进新型的理论与知识。
授课内容的选择需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知识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学校的同一批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难度的选择方面,需要注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照顾个别差异,还要兼顾整体水平,以此作为主要前提来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侧重点和难度方面的要求。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开展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形式是知识讲授。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实现面面俱到讲解所有的知识点,教学的主要中心是进行重点知识内容的讲解,对于重点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留到课后让学生进行自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起来。
大学时期的课后时间要相对比较多,因此需要学生将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学习信息的反馈,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对教师的建议是,可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具体点来说,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题目,或者是对学生在平日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生活,摆脱了以往严格的军训式学习氛围,难免会过于放纵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自修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制定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来收获丰富的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探究了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的基本衔接对策。在实现大学与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的过程中,大学教师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直接影响教育衔接质量的好坏,不仅如此,对于非化学专业教学的质量水平提升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化学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二):高学化学教育中的绿色化学教育探析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绿色化学理念应该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涵盖绿色化学理念,主动创设情境,立足实验,在课堂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对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进行评价。
关键词:高中;教育;绿色化学
一、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高中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sx57FKnB7w/PNilIXBvFl9JIvC6guVq7crMn8io1q2U=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1、主动创设情境,善于利用教材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以主动创设的或者教材中的生活化情境或问题为中心,通过主动探究式教学,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绿色化学理念,比如可以把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如在卤素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在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的作用,讨论其可能的途径。通过这些活动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学生经常了解及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热点,从而提高其深入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并将其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防止污染、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2、立足实验,渗透绿色观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绿色化思想的重要手段。中学化学实验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量化,都是用“适量”、“几滴”等笼统的词语限定,而中学生做实验22LBjgFxcfGykpxWAOsPnj/94DWvxdK2813qJ6KFRXY=时好奇心比较重,无法准确地把握实验药品的实际用量,所以造成药品的损失,甚至可能造成污染。二是实验的产物有毒。所以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调整,要定量,实验室明确告诉学生药品的用量情况,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又可为实验操作规范化奠定基础,更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三是让学生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探究针对该种物质如何进行回收与处理。对于实验可以进行细节上的优化和处理,使得实验更绿色化。例如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由于溴的挥发性强,毒性大,而碘的毒性较小,可以将四氯化碳萃取溴水改为萃取碘水。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这样就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当实验结束时可以及时将铜丝取出,减少空气污染。演示白磷和红磷着火点对比实验时,该实验反应发生时燃烧物易爆溅并且燃烧时有大量白烟产生且有毒等,实验时在铁片上方罩个玻璃罩,取用的药品也要尽可能少。由此可见,在实验时,要确保实验的安全及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污染环境、不吸入有毒烟雾及安全和便于观察等角度出发讨论、分析,共同改进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境意识及绿色化理念。
三、循环使用化学试剂、充分利用反应产物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所以,我们应该应用化学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及反应产物。这不仅从源头上防止了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在中学化学实验用CO还原Fe2O3的实验中,如果将反应后的混合集体(含未反应的CO)直接释放到空气中,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空气,产生了新的隐患。如果进行循环利用,就能达到节约化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如图下所示)。在实验工作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更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四、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药品用量在教材中都未明确给出限量以致学生很难把握药品的实际用量,这样既影响实验的科学性和实验效果,又会造成药品的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化操作。若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接受、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教师实验教学过程中,限定用量,把好的经验传播给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回收、无害化处理),加上正确引导,既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学到实际应用技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